close

JON是個平凡無奇,但又熱愛創作音樂的上班族,某日,遇見由帶著頭套的FRANK為首的詭異樂團,陰錯陽差的替補樂團裡鬧自殺的鍵盤手,隨後便與他們一同來到愛爾蘭的森林裡創作樂團的新專輯,樂團裡全是莫名其妙的人,但全都深深被Frank的魅力吸引,直到JON提議參加美國德州的音樂祭…

 

看似幽默、詭異,但是所探討的課題卻極富省思。

看似幽默、詭異,但是所探討的課題卻極富省思。

 

[法蘭克]看似是一部以音樂為主軸的音樂電影,可能觀眾會以為這是一個以頭套怪咖的樂團,尋求出頭火熱的故事,他們關關難過關關過,最後獲得觀眾的喝采,站上舞台的高峰。剛好相反,這是個有趣的故事,相較於現今許多電影文本,大多都是如何走向成功(當然,勸人向上是絕對正確的),但是Frank卻是講述,一個獨立不受影響的樂團,如何在迎合觀眾時完全崩潰。

 

本片以男主角Jon的觀點帶我們進入這個有趣、幽默、古怪的樂團,尤其是Frank,終年帶著頭套,沒人看過他的樣子,但他總是能夠引領每個人,並且以天才般的姿態創造音樂,Jon非常積極的想融入,也希望可以讓Frank給更多人認識,所以偷偷將日常生活放在網路上,讓大家窺視樂團的生活,不知不覺養出了一批粉絲,我們在Jon的角度中,不知不覺也被引導成Jon的思維,崇拜Frank、希望他們發光發熱,卻忽略這些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自私想法,他們並沒有想要擁抱觀眾,而只是單純想要擁抱音樂。

 

由麥克法斯賓達演活的法蘭克與他的團員

由麥克法斯賓達演活的法蘭克與他的團員

Jon代表的就是商業與大眾,他欣賞也希望Frank與樂團能夠讓更多人認識,但卻不希望他們以樂團本身創作的奇特音樂作為表演,反而希望能夠更改曲風,而法蘭克也掙扎於,是否要擁抱大眾,還是埋首於純粹的音樂?電影中所探討的觀點,是我對本片最讚賞的地方,導演讓觀眾在幽默、令人噴飯的劇情中,慢慢發現電影中的真正要述說的主題。

 

電影的最後,Jon非常後悔的表示自己摧毀了法蘭克與這個樂團,他才了解到,不正常的其實不是法蘭克,而是急於改變法蘭克的自己,而全片帶著頭套的「麥克.法斯賓達」除了以生動的肢體表現,讓我們發現即便沒有臉,也能夠成功抓住觀眾的雙眼,並在尾聲脫下頭套的短短時間內,成功詮釋一個掙扎、不知所措的自閉症患者,為之動容。(我認為三五年內、麥克法斯賓達與史蒂夫麥坤的合作應該有機會讓麥可拿到一座小金人)

 

頭套並無法掩蓋麥克法斯賓達的魅力。

頭套並無法掩蓋麥克法斯賓達的魅力。

 

我們能夠假設,[法蘭克]中的故事,未必只能是音樂、可以是文學、電影、繪畫、各式各樣,在大眾與本身間要如何取捨,我們欣賞梵谷,但不能要求梵谷畫出大眾定義的好畫,為何我提到梵谷?因為終日帶著頭套的法蘭克,讓我聯想到梵谷,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天才,梵谷在世時並沒有受到眾人愛戴,而是死後出名,或著,他們都不是為了出名而做這些事的,多年前聽蔡明亮先生的講座,他說道:我拍電影,是為自己拍,不是為觀眾拍,就如同達文西當年畫蒙娜麗莎也不是為了賞畫的人,電影[法蘭克]的主題,值得我們省思。

arrow
arrow

    電影成癮症候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